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面粉价格行情 >

2017年我国小麦市场行情回顾【2月28日】
点击海韦力语音服务
HAIWEILIGAILIANGJI

(一)行情前期高位波动,后期稳步上涨。

2017年,我国主产区小麦供需总体略偏紧,小麦价格阶段性特征明显,特别是夏粮上市之后,主产区行情出现较长时期稳步走高态势,更是历年所少见。回顾来看,2017年国内小麦价格走势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至5月中旬):阶段性供需关系转换致小麦价格高位波动。由于2017年元旦距离春节假期时间较短,企业在1月份就基本完成备货计划,特别是进入2017年农历小年之后,市场购销逐步停滞,主产区小麦价格平稳运行。据市场信息,2017年春节前黄河以北地区的小麦入厂价格多在2580~2680/吨,其他地区的小麦收购价格多在2500~2560/吨,均与2016年末持平。春节长假过后,企业开工、学校开学等集团性消费启动,加工企业自有库存降低,加之市场上原粮流通一直偏紧,从2月下旬开始至3月份,主产区的小麦价格稳中有增。至3月中旬,华北地区小麦到厂价格已经步入2660~2720/吨区间,个别企业挂牌收购价更高至2760/吨附近,其他地区小麦价格也涨至2540~2640/吨区间。进入3月下旬,前期国内主产区一直突飞猛进的小麦价格逐步走稳,个别前期涨幅过高的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回调。据市场数据,5月中旬华北地区小麦的入厂价格下滑至2600~2700/吨之间,其他地区的小麦价格也逐步降至2500~2600/吨区间。

第二阶段(5月中旬至6月中旬):新粮集中上市,低价新小麦拖累行情短期跌落。进入5月中旬,新小麦由南至北陆续收割上市。从最初的湖北北部开始,新麦上市价格较为混乱,地头价格从1400~1700/吨起步,经过烘干后装车发运价格基本在2010~2200/吨。至5月底,河南南部以及安徽、江苏个别地区都有新麦上市,加工企业为获取成本较低的小麦,加大了对新麦的收购力度,平均装车价在2280~2320/吨之间,水分13%左右,容重在750~770/升,杂质及不完善粒基本控制在8%以内。6月份后,新小麦上市量急剧扩大,之前零星上市、价格混乱的情况迅速改观,随着新麦上市区域扩张、市场收购进入正轨,小麦的价格趋势也逐步形成。至6月底,主产区的新小麦收购价已经回升至托市价格附近,处于2320~2440/吨区间。尽管陈小麦在6月份的市场价格稳定在2560/吨左右,但企业采购需求重点并不在陈麦方面,加之陈麦的渠道供应量明显不足,市场上陈麦基本上是有价无市,新小麦大量上市取代了陈小麦的市场空间。

第三阶段(7月份至12月底):供需格局偏紧致主产区小麦持续走高。7月份后,6个主产省均已启动托市收购,新小麦收购价格基本处于托市收购价格水平,即2360~2440/吨。进入8月份,规模性收购持续进行,市场上流通的小麦逐步减少,在主产区多地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小麦价格缓步提升,特别是到8月下旬,下游面粉贸易商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大中院校开学需求而扩大订单数量,企业开工率扩大提振了小麦需求。鉴于对后期市场供需形势的判断,企业多从市场采购小麦,而非使用自有库存,导致小麦价格进一步上涨,8月末,华北地区小麦收购价格已经跃升至2500~2540/吨,其他主产区收购价格也上扬至2460~2500/吨。9月份,在院校开学初期集团性消费尚未消减的情况下,中秋、国庆的备货又拉开序幕,企业对小麦需求继续保持较旺盛势头,但多数主产区的小麦供应已经出现紧张局面,小麦价格受到需求促进继续推升。至9月末,规模性收购全面结束,主产区价格在2500~2560/吨区间高位坚挺。在接下来的10月、11月份,随着气温转凉、季节性消费提升,各地小麦价格稳步上扬,加上区域性供给偏紧在极大程度上支撑着小麦行情,11月中旬,华北地区小麦价格已经涨至2580~2660/吨,其他地区小麦也在2540~2600/吨区间坚挺运行。进入12月份后国内主产区小麦价格基本处在高位徘徊状态,个别前期涨幅过大地区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据市场信息,至12月底,主产区价格多在 2520~2620/吨区间小幅波动。

(二)收购进度前快后慢,收购总量保持高位。

由于2017年主产区小麦生产气候总体正常,小麦品质获得恢复性提升,加之上半年国内小麦价格居高不下,企业库存水平普遍较低,在2017年新麦一上市,市场上采购热情明显。随着企业库存逐步提升,收购进度放缓。回顾来看,2017年夏粮收购主要特点有三:

一是收购进度先快后慢5月中旬后,多个省份的主要加工企业就陆续集中到湖北北部和河南南部抢收第一批上市小麦。新粮价格便宜、市场普遍缺粮是导致企业及早出手收购的主要原因。随着新麦上市面积及供应量的扩大,收购量也快速提升。特别是6月份单月收购量高达3263万吨,不仅是近3年来收购量最高的月份,也是自2006年启动托市收购以来仅次于2014年的次高月份。7月份后收购势头放缓,月内收购量降为2270万吨,而2016年的7月份收购量为2711万吨。进入8月份,收购进度进一步放缓,同比收购量在8月末落后于上年同期,并逐步扩大。

二是收购总量及托市收购量处于常年较高水平。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截至2017930日,全国累计收购新产小麦7206万吨,尽管同比减少376万吨,但依旧处于历史前三位置。其中:河北收购579万吨,同比减少258万吨;江苏收购1242万吨,同比增加90万吨;安徽收购989万吨,同比减少66万吨;山东收购1085万吨,同比减少68万吨;河南收购2304万吨,同比减少51万吨;湖北收购252万吨,同比增加7万吨。

三是农户售粮心态总体平稳,后期趋紧。从收购进度可以看出,在567三个月中收购量快速增加,说明这一时期农户的售粮心态表现平稳,捂粮惜售的现象并不突出。从市场行情的变化情况来看,主产区小麦价格也仅是从8月下旬才开始明显上涨,而之前的小麦价格涨势平缓,属于被托市价格引导上涨。从收购期结束后对各主产区农户手中余粮调研的情况看,江苏、安徽、湖北等主产省农民手中余粮基本见底,山东、河南和河北几个省份农民手中的小麦也所剩无几。据统计数据,累计收购量占到小麦总产量的约56%,如果考虑未入统计的部分,2017年被收入库的小麦约占总产量的7成或更多。

(三)托市价格首次下调。

国家发改委明确2018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下同)最低收购价为每吨2300元,比2017年下调60元。这是自2006年开始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后首次下调托市价格。

一方面,下调小麦托市价格将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促进作用,改变以往的重数量、轻质量,强收储、弱加工惯性思维,同时,小麦托市价格的下调也有助拉大普麦和优麦之间的价差,有利于引导种粮农户重点发展好的小麦,并促进好的优价的机制形成。

另一方面,下调小麦托市价格能够降低民营企业收购门槛,在夏粮上市时期真正实现多元化入市收购的格局,从而在根本上缓解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不仅如此,收购期结束后,在市场需求旺季将实现多元化供给,避免粮食过度集中导致的价格异常波动。

(四)临储交易活跃度逐步好转。

2017年临储小麦成交情况基本随市场的供需形势、价格变化而变。临储小麦投放方面,2017年全年累计投放48周,周均投放量255万吨,较2016年增加53万吨。其中,5月上旬之前的投放基本维持在265万吨/周左右。进入5月中旬,随着河北、山东开始投放2016年托市小麦,临储小麦的周投放量提升至300万吨水平。从9月份开始,临储小麦周投放量下调至200万吨左右。临储小麦成交方面,2017年累计成交925万吨,较2016年增加507万吨,增幅121%;周均成交19万吨,较2016年增加11万吨。其中,前5个月的成交量占全年总成交量的74%2017年临储小麦成交均价2503.42/吨,较2016年略增8.66/吨。国家保持托市小麦的交易底价不变,是成交均价稳定的主要原因,但个别情况下导致的成交价偏离正常值也时有发生,如4月第1周拍卖2015年小麦某标的时,创出2830/吨的天价5月中旬投放2016年新麦时最高价达2670/吨。

 



购买指南
点击海韦力语音服务

网上购买:

客户可以通过淘宝、京东网上购买海韦力产品。比如:登录淘宝网搜索“海韦力泡打粉”即可。


当地购买:

全国各县市大都有海韦力专营店,想要查询当地海韦力销售点,请电话联系或留言给我们!
联系电话:0371-63577775、63577776

推荐产品

海韦力新产品推荐

相关技术资料

海韦力服务